有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不在乎,天天课外做很多习题,忙得团团转;晚上、周日双请家教补功课,搞得疲惫不堪,结果却是学习成绩不如人意。这到底是为何?这类学生其实不了解,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课堂45分钟。
古时候有一个“买椟还珠”的故事,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,他把珍珠装在匣子里,匣子装饰的非常华贵。一个郑国人看到装珍珠的匣子非常华贵,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。
“买椟还珠”的故事虽可笑,但这与学生忽略课堂学习是相同种类的本末倒置的现象。
课堂学习是师生、同学之间的学习活动,是师生集体智慧相互传递的场合。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,是同学们快捷获得常识的主要渠道。其他课外作业、课外家教、课外辅导资料,只能是辅助方法。
既然课堂学习是重要的环节,那样学生们在课堂学习应该如何做呢?
1、做好课前筹备。课前筹备有物质筹备和精神筹备。物质筹备就是将要上的课程课本及笔记本等筹备好。精神筹备就是身心进入状况。有些学生课间活动过于开心,打闹得浑身是汗,上课后开心劲儿还没有消失,即便坐下来听课也遭到干扰;有些学生课间休息抓紧时间做作业,大脑未得到适合的休息,上课了思想还未进入状况,同样影响听课成效。
2、身心高度专注,集中注意力。听课时做到一心一意,千万不可以思想开小差,课堂分心是学习的“大敌”。上课身心不专一,注意力不集中,只不过听到或者看到老师和同学的言谈动作,并没激活大脑,就不可以有效同意常识和加工消化常识。
3、积极动脑考虑。学习常识,重点在于领悟、理解常识。只有理解了才能转化为我们的常识。加工理解越深刻,记忆越结实,运用就越自如。有些学生提出:“课堂老师讲的常识我听懂了,为何习题却不会做?”其实,听懂了并不等于自己真正弄懂了弄通了,所以不可以正确运用。因此上课要紧跟老师的思路,理清老师是如何剖析问题、如何得出结论的,经自己独立考虑,将书本常识转化为我们的常识。
4、勤于动手。就是擅长记课堂笔记。记笔记就是记老师讲的重点、难题,还要记没听懂的常识,以便于课下继续考虑或是请教老师。课上老师或同学讲到的扩展的常识、提出的新学习技巧、巧妙新颖的解题思路都要记下来。课堂笔记宜使用简洁速记的办法,不要影响听课。笔记既可用笔记本记,也可在课本的空白地方记,还可在书本上画线、圈、点等标记符号。
5、主动参与。主动参与就是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,上讲台表演、实验等,主动参与者势必要开动脑筋,积极考虑,擅长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,深刻理解常识。与此相反,怕老师提问,自己又不主动参与、消极逃避,就不可以有效理解消化常识,这也是一些学生成绩差是什么原因之一。
总之,学生要想获得好成绩,需要高度看重课堂学习是重点。那些只看重课外作业、看重家教、看重课外资料,而忽略课堂学习的学生,不要再犯“买椟还珠”的错误,不要“抓了芝麻丢了西瓜”,还是要高度看重课堂学习,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为妙。